來源: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15-12-03瀏覽:6079
8月20日,萬科物業舉辦了二十五周年慶典暨新標發布會,并且發布了其物業管理系統——睿服務的 2.0 版本。
睿服務是萬科在去年9月 對公眾發布的一套物業管理體系,依托于 “睿平臺” 當中的業主手機端應用 “住這兒”、工作人員手機端應用 “助這兒”、小區設施設備線上管理系統 “戰圖” 等節點記錄物業體系中的設備信息和業主訴求,并根據這些信息做出針對性的響應。睿服務同樣也針對非萬科物業的物業方開放。在該體系中,萬科物業在云端的信息平臺可以直接供合作項目的業主與員工使用,想借此來提升項目現場服務品質的標準化程度,同時保障物業服務的工作效率。
此次發布會距離睿服務 1.0 推出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,萬科物業首席執行官朱保全在演講中對該系統的成績也做了總結:睿服務 1.0建立了項目和員工的基礎信息。把所有的項目設立經緯度,使所有設備都有身份證,為實現整個物聯網構建打了基礎。沉淀了客戶的數據。隨著睿服務 1.0 的工作推進,萬科物業也針對用戶數據逐漸完善了用戶畫像。業主每天還在 “住這兒” 客戶端和其他鄰居發生超過 1 萬次的社交行為,分享生活細節。連接了前后端。過去一年,平均一個月內業主通過 “住這兒” 聯系物業次數超過 40 萬次,約 75 萬業主使用,日活超過 65000 名,平均每一個用戶每周使用 3 次以上。
朱保全在發布會上表示:“如果說 1.0 記錄了物業與人的數據,2.0 就是把他們聯結起來。1.0 版本睿服務覆蓋 36%物業服務崗位,而升級版 2.0 則覆蓋近 100%物業服務崗位。未來萬科物業將結合 UBER 思維連接創造價值”。
物業公司 +Uberizatiaon 是一個什么樣的形態?
按照萬科物業的描述,睿服務 2.0 平臺上,業主保修,問題反饋,物業周期性維護都可以用類 Uber 的模式實現。如果當業主發現小區的路燈有問題,可以用他的手機端的應用來進行報事,把問題通過系統反饋出來。物業所有按年、季、月、周進行周期性保養的作業,也已經注入到睿服務 2.0 的系統里面。系統會將對所在小區所有做過現場登記的員工進行工單消息推送,員工在手機端可以完成維修保養任務 “搶單”,通過掃描設備二維碼確定設備位置,根據系統里面所注入的維護燈的步驟就完成燈的修理。之后報修的人可以收到反饋結果,還能對維修人員進行評價。
為此,萬科物業建立了相關的硬件和軟件系統:1、在所有設施設備上,現在已經有唯一的二維碼,可反映所有的相關信息。例如睿服務范圍內所有電梯的設備信息和位置信息,任何一間房屋的建筑面積、朝向、戶型,內部所有的設施設備的情況,發電機房所有巡演記錄等。2、將過去所有的體系文件開放,并注入到 2.0 系統里面。這意味著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能夠獲得每一個設備的安裝,維護,保養,更換以及所涉及的一系列規則信息。進一步普及員工的物業服務技能。
睿服務 2.0 就是要將這些信息與后臺系統、業主端和員工端手機應用相連接,在現場的作業情況、業主的訴求、物業日常的設備維護更換工作等信息間建立通道。而當更多的物業公司加入到這個平臺上來,組織結構的改變和技術的進步,將會把這個體系的邊際成本進一步降低。
萬科物業希望睿服務具有以下的屬性:
1、任務平臺:記錄每一件小事;
2、管家平臺:推出業主專屬 “管家” 服務,用信任構建鏈接;
3、報事平臺:人人都是監督者;
4、作業平臺:讓物業服務技能得到普及;
5、所有服務后臺都放在了云端。
睿服務的背后,萬科想要做什么?
房地產開發行業越來越不景氣,萬科物業是想要通過建立睿服務這樣完善的配套服務,在軟實力上對自己的開發項目進行價值提升。因為最終為樓盤買單的是用戶,這個行業拼到最后還是需要拼服務。將用戶需求摸清,建立相對應的服務體系,同時將物業管理體系升級,將此前的物業工作展示在用戶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,也是對品牌的一次升級。畢竟當用戶面對多種商品的時候,背后的附加值越高,加分便越多。房地產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物業系統的存量空間和改造空間十分巨大。2015年,中國物業管理公司超過了 10 萬家。但是整個行業物業服務水平參差不齊,信息化程度低,業主和物業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,各種投訴狀況層出不窮。萬科物業想要牽頭締造行業標準,前文也提到,睿服務也對第三方物業公司開放。將現有的物業覆蓋的樓盤設施設備等硬件信息化處理,同時提高物業服務的標準化程度,就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態,再去實現智慧社區就顯得容易多了。(36 氪相關報道:未來智能小區是什么樣的,阿里云結合萬科打造了一個雛形)
社區存在天然的近場業務交易屬性。從 “住這兒” 客戶端可以看到,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流量入口。睿服務 1.0 在一年里沉淀的用戶數據和獲取的用戶數量也十分具有想象空間。在 2.0 想要達到的連接物業與人的目標當中,預計將會有更多的社區用戶通過該平臺來完成和物業間的互動,此時物業能帶來的增值服務也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。目前許多創業公司從智能家居,智能門鎖,門禁等切入,希望做家庭和社區的入口服務端。包括小米與一些房地產商合作推智能樓盤項目等,都是把目光對準了這一部分社區用戶。物業這樣一個跟社區相關度極高的行業,在經過萬科們的信息化改造之后,或許所有的社區 O2O 都能被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來,最終變成未來社區的 “大物業” 生態。
原創文章,作者:左誠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36kr.com/p/5036671.html
備案號:粵ICP備16033739號